時間
|
學習成果
|
教學活動
|
提問 / 講述 /
指示
|
安排
|
10'
|
(I) 引起動機
學生能指出平面與立體作品的分別,激發創作立體作品的意念;為何要創作一隻立體的手 (Why?) |
1. 討論
|
提問:
在此之前的兩個單元,都是以「手」作為主題,你們認為素描及版畫的手與立體的手有甚麼分別?(平面的手只能用作觀賞,立體的手可則可以被觸摸,甚至與之「握手」,是另一種的創作方法,帶來不同的滿足感。)
|
板貼字卡:
"Why"
|
|
|
2. 名作欣賞:
畢卡索繪畫《牛》
畢卡索混合媒介創作《牛》
|
提問:
1. 這是畢卡索繪畫《牛》,你能形容一下這幅畫嗎?(所用的方法很簡潔,雖不是與實物一樣,但能清楚辨出是一隻相當生猛的牛。)
2. 那麼一隻「牛」(混合媒介創作) 又如何?
3. 藝術家用了甚麼物料來組這隻「牛」?
(以單車坐墊作為牛的頭部,單車呔盤作為牛角......) |
板貼圖片
|
20'
|
(II) 發展
1. 學生能認識混合媒介的創作意念 |
1. 教師陳述
|
講述:
混合媒介創作是指用不同物料及方法合併使用,較平面作品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。我們可把作品由平面發展成立體,所用的物料不一定是美術材料,可以是現成物,如畢卡索所作的便是。
|
板貼字卡:
混合媒介
|
|
2. 學生能思考並決定創作立體「手」的物料 |
2. 腦力激盪
(Brain Storm)
|
提問:
在上一課結束前,我曾告訴大家本單元將會以混合媒介的形式來創作一隻「手」,你們有沒有想過可以用甚麼物料 (What?)
指示:
1. 二人一組討論
2. 把所有可行性寫在黑板上
講述:
這種在互相刺激思考下的創作過程稱為腦力激盪 (Brain Storm),這有助擴闊個人的思考,在創作中是重要的一個環節。
讓我們來看看同學的想法吧!
「我們認為可以用:紙黏土、膠手套、紙、木、鐵線、汽水罐、益力多樽、棉花......等物件創作一隻『手』。」
提問:
有同學想到用「水」 來創作,這想法很特別,你們可以解釋一下嗎? (水分為液態、固態及氣態,當中只有固態能以「有形」的狀態示人。我們打算用水灌入膠手套中,然後放入冰箱裡,待它結成「冰手」時,把手套剪破,然後取出隻立體的手。)
|
板貼字卡:
"What?"
腦力激盪
Brain Storm
學生在黑板上寫上物料的名稱
|
|
|
小結
|
講述:
同學的想法很特別,有「打破傳統」之勢,我相信以攝錄機拍攝你們的創作,「見證」 冰手誕生及消失的一刻,會是很有趣。 |
|
|
|
學生匯報及討論
|
提問:
還有別的同學可以出來匯報嗎?你們選擇了用甚麼物料?
(讓 2-3 組再作匯報,令同學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及刺激思考) |
|
|
3. 學生能思考及決定創作的方向 -「這隻手將要表達些甚麼?」 |
1. 「紙手板」
|
指示:
1. 每人一張紙
2. 畫出手的輪廓線,然後把「手板」剪出。
提問:
1. 你可以用「紙手板」來與我握手嗎?
(不能)
2. 你能用它來拿起一杯水嗎?
(不能)
3. 為甚麼? |
派紙
|
|
a. 從「手的結構」上思考 |
|
講述:
我們的手有特別的構造,它有筋、肉、神經組織、骨骼、關節;手指亦有長、短、粗、幼。以上都是構成一隻靈活的手的重要部份。
|
板貼字卡:
手的結構
|
|
|
|
因此,當我們要創作一隻立體的手時,我們必須考慮要利用甚麼物料及方法 (工具) 來配合,要不然便不能突出手的靈活與結構。
|
板貼字卡:
"How?"
|
|
|
|
除了在結構上特別之外 ,它具有獨一無二的指紋與掌紋,這是一件相當奇異的事,世上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,聽起來也覺造物主的奇妙。 |
|
|
b. 從「手的功用」上思考 |
2. 「有用的手」
|
提問:
1. 還記得第一單元,我們繪畫手素描時,老師問過大家「手指」有多少個關節嗎?(記得)
2. 這雙手可幫上甚麼忙?(提起物件、握手、猜拳、寫字、畫畫......) |
板貼字卡:
手的功用
|
|
|
|
講述:
當我們進行創作時,在造形的選擇上,可以考慮「手的功用」 作為起點:我希望創作出來的手可以做些甚麼?一旦決定了,可以有助發展的方向,避免漫無目的地推砌。 |
|
|
c. 從「象徵意義」上思考 |
3.「象徵的手」
|
提問:
除了「功能」外,我們亦討論過手的象徵意義,你們還有印象嗎?(當我們握手時,可以表示友誼:當我們用手拿起不同物件時,可以賦予手不同的象徵意義,如權杖代表權力,手執槍表示戰爭或保衛,音樂家的指揮棒......) |
板貼字卡:
象徵意義
|
|
|
|
講述:
由此,「象徵意義」一項,亦可提供多一項創作的線索了。 |
|
|
d. 從「價值取向」上思考 |
4. 「價值取向」
|
提問:
1. 你們認為香港小姐美嗎?
2. 你們認為自己的媽媽美嗎?
3. 怎樣才是美?
4. 「美」重要嗎? |
板貼字卡:
價取取向
|
|
|
|
講述:
美麗與否是很主觀的,這涉及個人的價值取向,沒有絕對標準。在創作過程中,要決定表達甚麼意思都是非常個人的。雖然是小組創作,但也有其獨特之處,是以表達的內容亦是創作路向的一個重要線索。 |
|
|
|
小結
|
講述:
總的而言,我們在選擇立體手的物料及組合方法上,應配合「手的造形」 (結構上) 及意念 (功用上,象徵象義上、個人價值觀表達上),這幾方面都是扣緊的,不能獨立思考。 |
|
|
4. 學生能探索「手」與環境空間的關係 |
1. 分組創作
|
指示:
1. 二至四人一組
2. 可利用草圖協助創作設計
3. 創作時必須考慮「手」所放置的空間或與環境的關係 (它是獨立的,還是放置在特別環境中?) |
板貼字卡:雕塑與環境空間
|
|
|
2. 以Penone的作品說明雕塑與環境空間的關係 |
(附說明)
Peone的《銅手》,放置在密林的一棵大樹幹中,雕塑不但與四周的環境融為一體,更見證了時間空間的轉移,那是詩意的、浪漫的。
|
出示Penone的《銅手》
作品
|
|
|
|
4. 用文字列出所需工具及材料,若欠缺的,則要補充。
5. 進行創作時可隨時請教老師
6. 開始創作
7. 限時 80 分鐘
(教師從旁協助並盡快提供學生欠缺的材料,此外,亦要協助每組解決技術問題。) |
|
10'
|
(III) 總結 |
作品欣賞心得分享
|
提問:
1. 創作上遇到甚麼困難?
2. 最後能克服嗎?
3. 你的作品,想表現甚麼嗎?
4. 對於別組的創作,你有甚麼意見? |
學生展示作品在桌子上
|
|
|
|
講述:
混合媒介的創作是一個很有趣的創作媒體,它能讓創作者有彈性地處理物料,所受的限制較少。在創作意念上,因物料變化多端,往往在創作過程中,替創作者帶來無限的啟發與滿足感。
經過三個單元的創作後 (素描→版畫→混合媒介),由平面創作進入立體創作,除了對於「手」有了較多客觀的認識外,想必在創作過程及與同學的合作中,給大家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滿足與刺激。
最後,我希望你們能將創作的意念及要帶出的訊息,用一百個字寫出來。
|
|